孙占革是林西县大营子乡中心敬老院院长,近10年来,他先后照顾服侍过100多位老人,送走了43位去世的老人。现在全院还有老人54位,是林西入住率最高的敬老院。2008年以来,孙占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全部真情和汗水都奉献给了敬老院、奉献给了老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孙占革的努力下,林西县大营子乡敬老院连年被评为林西县先进集体,2013年被评为自治区3星级敬老院,孙占革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2016年获得“自治区敬老孝星”荣誉称号。
2008年10月,大营子乡中心敬老院建成,乡党委委派孙占革担任院长。当时,家人反对,好友相劝,但他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敬老院只有两名工作人员,他既是院长也是工作人员之一。院内的42名老人基本都是无儿无女的五保户,为了照顾好这些老人,协调好敬老院里的事情,孙占革自学了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知识和常见病的救治技能,不厌其烦地与每一名老人相处交流,沟通感情,细心留意老人们的饮食起居等细节习惯,掌握每个人的生活规律。心里有了“底”,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敬老院里的老人,有的长期独居,性格孤僻;有的百病缠身,不能自理;有的智力衰退,疯疯癫癫……经过多年的磨练,孙占革根据每位老人的性格脾气,采取不同的照料方式,院里的老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
“小孙刚来时,我们都不知道他是院长,天天忙里忙外的,给我们换被褥,整理房间,一点院长样儿都没有,后来都快过年了,我们才知道他就是乡里派来的新院长。”80多岁的徐桂珍老人一说起这事就乐。一说起孙占革院长,敬老院的老人们就有说不完的话:“是啊,他还给我多次盖过被子呢。”平时最不爱说话的李玉堂老人也憋不住啧啧称赞。
大营子乡中心敬老院里的老人不仅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精神状态也非常好,这些不得不归功于孙占革的管理水平。一共只有2名工作人员的敬老院,却管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大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走进任何一位老人的宿舍,哪怕是生病老人的宿舍,都闻不到一丝异味。
在工作实践中,孙占革逐步意识到,单靠政府的拨款和平时的精打细算是远远不够的,应大力发展院办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因此,2009年他开始在大营子村承包了70亩地种植玉米,同时,院里还利用剩菜剩饭养猪,使敬老院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一年可创收3万余元。2017年6月,孙占革又从乡里和县民政局争取了20余万元资金办起了粉条厂,9月份开始投产,年产粉条5万斤,年收益10万元以上。院办经济红红火火,老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直线提高,现在院民不仅每天都能吃上鸡蛋、鱼、肉,就是每天的早点都是不同的花样。院民们甚至打趣道:“再这么吃下去,就怕得‘三高’了。”
在逐步提高院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孙占革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水平,丰富院民的精神生活。现在,院民住房、阅览室、洗衣室、食堂、棋牌室、健身器械,一应俱全,同时每个房间都有电视机。
孙占革今年55岁,有儿有女,儿孙满堂,家人劝他别搞了,这么多年也没过几天舒心日子。每当此时,他总是搓着长满老茧的手笑笑说:“自己也有父母,感同身受,能给老年人一些帮助,再苦再累也值。”
(通讯员 张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