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室是派出所联系群众的纽带,也是一张服务百姓、展现形象的一张名片。如何擦亮“警务室”这块牌子,林西县公安局如是说。
精心设计 便民亮“明牌”
标准化、规范化外观标识的警务室让老百姓一目了然,增加了识别的醒目性和可记性。警务室建设全部参照公安部《公安派出所建筑外观形象设计规范》的标准设计科学合理,杜绝盲目建设,警务室门口悬挂带有人民警察警徽标志的标牌,标牌名称使用蒙语、汉语两种文字,既规范又方便。
精心沟通 便民有“名分”
在警务室建设上,局党委在充分调研和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对警务室类型进行了全面考虑,建立了农村警务室11个、活畜交易市场警务室1个、寄宿制学校警务室1个、城区社区警务室3个、校园警务室1个、医院警务室1个,车站警务室1个,流动警务室1个。覆盖了林西县域涉及人、财、物集中的全部重点单位、重点行业、重点领域。
精心组织 便民靠“名片”
因地制宜的警务室。大水菠萝位于赤峰市林西县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交接地带,每逢冬季雪季,雪阻现象严重,每年都有车辆被阻、人员被困冻伤事件发生。林西县公安局总结多年大水菠萝地区的抢险救援经验和教训,抓住区位这一优势,经过多次调研建设了大水菠萝警务室。警务室实行季节性工作机制,机动配备警力,设有装备库,配备各类抢险救援工具、车辆、物资等装备,保证了应急救援抢险的需要。
因势利导的警务室。在警务室设立上紧跟经济发展形势,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大局。林西县双赢合作社于2008年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入股社员320户1065人,各类农机具253套,流转土地1.3万亩,基本实现了耕、种、播、收、运、脱全程机械化和订单农业的现代化服务目标。林西县双赢合作社警务室安装了一键报警系统、高清视频监控探头、红外墙报警系统等高科技安全防范措施,实现了治安隐患盲区全覆盖。二是建立了平安协会等自治组织,积极开展矛盾纠纷、经济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实现了自我管理目标。三是警务室配备利用移动警务通等设备积极开展对流动人员身份信息及吃住行消娱等方面的动态化管理。四是实施法律援助。政法部门派驻专人常态化开展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及时解决了社员与客商间的合同、经济纠纷,有效避免了“小矛盾、小隐患”演变为“大问题、大事件”的发生。
因人而宜的警务室。胡志霞警务室针对管片廉租房居住留守儿童集中的特点,定期开通留守儿童热线,通过QQ、微信等视频聊天的方式满足留守儿童和远方打工父母感情的沟通和亲情的联络;六一儿童节前夕,开展“大手牵小手、 警心暖童心”主题活动,运用漫画形式制作的针对儿童防拐、夏季防止溺水、交通安全小常识等内容的安全防范片,并为辖区留守儿童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和礼物。开办暑期儿童乐园,聘请离退休教师为留守儿童授课,让留守儿童安全度暑假。走出了“脚板+网络”的社区警务新模式。
贴心服务 百姓心里最“明白”
网上警务实现了警民两便。旅店业管理系统全部全部接入警务室,民警可以利用旅馆视频与人口系统人像比对,未携带身份证的人员住宿时,不出旅馆就能在网上获取身份证明,住宿人员没必要再到派出所开具证明,民警也省去了往返路程的耗时;兴安社区警务室接入公安四级网,开展交管、户政等警务进社区,在警务室就可以查询处理交通违章,办理户口本、身份证等业务。
网上警务实现了警民共享。兴安社区警务室建立技管系统,接入各小区、行业、场所的视频监控,主要街路巷口无盲区;在行政村主要路口至少安装8路摄像头。设置“警民一键通”,全天24小时接受群众求助;建立了免费WiFi网管系统,自动记录出入小区上网手机信息;县局以网上公安局、网上警务室、警务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为纽带,提供24小时在线警务服务,收集社情民意,第一时间发布警情通报、防范指南等,居民在家就能了解治安情况,自觉做好防范,拉近了警民关系。(屠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