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林西县公安局按照“平安林西”建设总要求,以深化公安改革为动力,以推进“四项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有效提升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2015年、2016年,林西县公安局连续两年在公正执法、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打击违法犯罪、民警入户率等五项由群众评价的指标中,全部位居全市第一。2017年8月,林西县在全区120余个旗县区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13年——2016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之一。
推进街面布警动态化。创新实施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徒步巡、社会面车辆巡和空间领域无人机巡三结合巡防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巡防覆盖面。积极推进专职巡控力量建设,在全县11个乡镇、街道分别组建了“红袖标”群防群治队伍,共发展专职治安员3050人,动态化、常态化开展联勤联动巡防任务,实现了防范有效、管控有力、治理有方、群众满意的平安建设目标。
推进巡防勤务模式等级化。三级巡防勤务是指交警、特警的常态化巡防。交警大队以中队为单位日常在各自辖区路面进行巡逻,特警大队依托PTU车组在城区街面巡逻、驻点和协助派出所处置紧急警情。二级巡防勤务是指在重要节假日、重要节点和重要活动期间,交警大队、特警大队在三级巡防勤务正常执行的基础上,各派出所同时启动巡逻防控的勤务模式。一级巡防勤务是在非常时期和非常状态下,交警大队、特警大队在三级巡防勤务正常执行的基础上,同时启动各派出所和抽调局机关民警进行巡逻。一级二级巡防勤务由指挥中心适时下达启动指令。
推进治安信息员专职化。更加注重基层首创精神,积极发展并壮大治安信息员专职化队伍。五十家子派出所采取“政府出资、公安使用”的方式,创新推出了“一所、四队、四室”群防群治模式,即一个派出所、四支队伍、四个警务室,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法治效果;新城子派出所以“一种意识”即情报主导警务意识,“三个依托”即以两委班子、村民小组、治安积极分子为依托,“五项措施”即严格招录使用、教育培训、工作规范、绩效考核和工作纪律,率先组建了治安信息员队伍,并制定了包括《治安信息员管理办法》、《治安信息员管理使用责任状》、《治安信息员考核细则》等在内的一整套具体办法。自运行以来,治安信息员队伍在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进警务室建设特色化。在警务室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林西县公安局因地制宜,着力打造警民共建、警校共育、警医协作、警银联防、警企共治等各具特色的警务室,全面提升社会防范与服务群众能力。截至目前,共打造标准化警务室44个。其中社区警务室4个、农村警务室25个,重点单位、场所警务室5个,学校警务室10个,实现了全县7镇、2乡、2街道办事处警务室全覆盖。学府社区警务室的“脚板+网络”工作法、“6533”禁毒工作模式、“一图三网五法”、“三心四勤三查”工作法等典型经验做法得到了自治区公安厅和赤峰市公安局的充分认可。
推进公共安全整治常态化。以维护公共领域安全为出发点,突出对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危爆物品、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治安重点领域的排查整治,着力解决源头性、突出性的公共安全治理难题,有效提高整体防控水平。
推进治安防控管理精细化。以提升打击、防范、管控的实战化水平为出发点,全面加强对通往西乌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赤峰市五个出入城治安卡口建设,购置视频监控、夜间照明、冬季取暖、阻车器、停车临检牌等基础设施,配齐单警装备、个人防护等必备器具,在林西镇及周边筑牢一道围追堵截、严丝合缝的“铜墙铁壁”,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查缉堵控警情时,快速形成合围之势,全面提升“打防管控”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水平;深化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城区主要道路、人员密集区域、治安复杂场所新建高清卡口16个、高清电子警察22个,安装数字高清监控点426个,形成覆盖县境边界及城区各重要部位的“二圈一网”视频监控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城南、新城子派出所联勤联动指挥室和东台子工业园区警务室建设,着力打造以点带面的区域化、可视化指挥调度和智能化巡防体系;全面规范物流寄递业、网约车、电销网购、网租房等新业态风险的治安管理,全面落实三个100%措施,落实新型经济风险排查防范和实名制管理措施。(屠凤林)